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时代内涵
本报记者刘杰与董庆森
“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,惊艳世界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湖北省大冶市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王能干认为,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,在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要深入挖掘、传承创新优秀地方传统文化,集保护、传承、开发利用于一体,赋予中华农业文明时代新内涵。今年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加强农业文化传承保护,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。各地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,培养挖掘地方文化人才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王能干代表认为,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近年来,农
科村大力发展绿色产业,让家家户种的香莲成为景点,发展乡村旅游,把农田变成“荷园”,把农家乐变成旅游客栈,把农产品直接销成商品,当地农民也成为农耕文化的传承者。王能干代表说,村民要提高素质,不仅要懂得耕种,还要了解农耕文化,做“赤脚导游”。
“新时代文明建设,必须注重农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。”王能干代表建议,相关科研院所成立农业文化研究机构,对农业文化进行采集、挖掘、研究、传播;在学生的课本中,介绍了更多的农业文化知识;各级文化场所设立农业文化区;把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成为传承弘扬农业文化的重要阵地。
“在这里,我特别建议家庭重视农业文化教育,从娃娃开始,让孩子从小接触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,感受中国农耕文化的魅力。”王能干代表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