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场主(通州的开新农场农场门票)
小康好不好,关键看村民。近日,上海市委农办科研人员先后赴松江区茅港镇汝塘村、黄桥村调研。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与会家庭农民最关心的问题。
“粮食最低收购价降了,怎么办?”
“今年粮食收购价格下降,农民挣不到钱了。” 在黄桥村的座谈会上,家庭农民陈学军表达了很多农民的担忧。近日,“2018年大米最低收购价”信息出炉,价格较去年有所下调。
在松江,土地通过民主程序流转给村里的种田能手。土地出让金每年贴水500斤,随市场浮动。收购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参与土地流转的家庭农户和村民的收入。因此,这是家庭农户和松江村民都关心的问题。
市农委市场信息处处长张建廷对此表示担忧。他指出,松江地区素来盛产水稻,也是适宜水稻种植的优势地区。米价放开了,土地出让金降低了,转移给老百姓的收入也减少了。农民该如何增收?这个问题应该带回来研究。张建廷还表示,家庭农户增加经营收入的关键是提高种植质量,以品牌和质量取胜,符合城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趋势。
如何提高品质,卖好品牌卖好价钱
积极推动由“卖米”向“卖米”转变,松江大米品牌美誉度逐年提升,松江家庭农民参与品牌经营的意识越来越强。松江区农委种植业办主任于春云在黄桥村调研时指出,家庭农户越来越重视水稻品质的提升。目前,全区5%-10%的农户希望申请绿色食品认证。但也遇到了困难。
于春云介绍,按照绿色有机认证的要求,应该使用生物农药,但目前的农资补贴目录中并没有相应的农药。
大米销售也遇到了障碍。张小迪是一名家庭农民,在村里有丰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。去年底,张小迪按程序注册了自己的大米商标,但在申报网络销售时,提示商标认证不规范,无法进行网络销售。当我向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询问原因时,得到的答复是“不知道怎么监管”。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规范性尚不明确,家庭农民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大米销售给予指导和帮助。
听完这些问题,张建廷表示肯定。他认为,松江区家庭农场种植机制比较成熟,水稻种植开始追求良种优质,松江水稻管理也走在全市前列。“品牌发展有很多事情要做。” 如何打造“松江大米”品牌?张建廷谈到了自己的思考,“追求好品种,可以探索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,或者行业标准,然后做品牌培育。” 种植 从经营能力上来说,农业产业化综合体或许是一条路径。这里分工强调的是“一个人是多面手还是专才的问题”。
“松江大米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农场主,细节上如何管理,需要我们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。” 张建廷还以“南汇8424西瓜”为例,针对市场定位和客群农场主,分类标准,共同打造大品牌,要探索实现规模化推广。
黄桥村座谈会上提到,希望进一步探索农民增收渠道。比如秸秆如何进一步利用,张建廷认为,在考虑秸秆还田的同时,一方面可以发展产业化种植养殖循环利用,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农耕文化传承的角度结合草编工艺,寻找民间老手艺人,挖掘和发展与草编相关的文创手工艺,一举三得:传承农耕文化,增加农民收入,致富致富农民的业余生活。